“恒生指数组里以后没恒生,感觉就像菠萝包里没有菠萝。”
最近,这句网友神评在金融圈刷屏,起因是一纸震撼金融界的公告——汇丰计划私有化恒生银行。
几十年的老字号,有着绿油油招牌的恒生,突然宣布要“退市”了。这家市值3000亿港元的香港本地银行,将被母公司汇丰控股(00005.HK)私有化。
恒生银行是香港最大的本地银行之一,消息一出,不仅股市震了一震,网友心也跟着跳了一下:“有生之年系列。”
10月9日早上,恒生银行、汇丰控股联合公告称,建议撤销恒生银行股份的上市地位,私有化价格为155港元/股。9日上午,恒生银行大涨26.3%,中午报收150.3港元,汇丰控股跌6.24%,报收103.7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控股在恒生银行持股比例超过63%,私有化可能花费上千亿港元现金。该公司汇宣布,未来三个季度不再回购自身股份。
数据显示,私有化之前,汇丰亚太及汇丰亚太一致行动人持有恒生银行11.88亿股,合计占比为63.35%;私有化涉及股份大约为6.84亿股(1060亿港元)。据此测算,此次现金私有化可能花费汇丰控股上千亿港元现金,交易估值也远高于同行业。
10日,恒生银行收涨0.51%
近年来,恒生银行深受房地产信贷压力困扰,由于市场不确定性持续、贸易关税威胁、持续利率高企及商业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恒生银行审慎增加拨备,预期信贷损失录得港币48.61亿元,于今年6月30日,总减值贷款为港币55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恒生银行依然有部分地产方不良资产需要消化,私有化之后,汇丰控股要承担这部分责任,这是两者股价表现差异的原因之一;展望未来,协同效应还有进一步再提升的空间,符合现在汇丰内部改革的总体思路。
对于恒生银行的私有化,网友心中仍有疑惑:
“恒生退市,恒生指数没恒生,就像鱼蛋粉没鱼蛋。”
“以后是不是要改叫汇丰指数?”
“不懂就问,恒生变汇丰,存款还安全吗?”
汇丰在公告中强调,恒生银行的深厚传统、品牌形象和独特文化是其重要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私有化之后,恒生银行将保留其根据香港银行业条例所独立获授的持牌银行认可,并维持独立的企业管治、品牌形象、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分行网络。
针对这一重大交易,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表回应称,已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按既定机制和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香港金管局同时表示,交易完成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将会继续作为两家独立的认可机构营运。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综合报道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